光源色温怎么理解?色温是标识光源的光谱成分的概念,通俗地税,色温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而不是指光线的温度。不同的光源,由于光谱能量分布的不同,其色温就不同,因此其光线颜色就会有所差异。那么,光源色温对物体颜色有什么影响?下文为大家做了介绍,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光源色温怎么理解?
1.光源色温的定义
色温非光源的温度,也不是光源发光的强度。色温是标识光源的光谱成分的概念。通俗地税,色温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而不是指光线的温度。在某一特定的温度,如果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接近或与绝对黑体一致,那么,可用绝对黑体的温度来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
2.光源色温的特点
实际上,不同的光源含有不同的光谱成分,从而出现色温高低的差异。一般来说,如果光源中红光成分较高,那么光源色温就会较低,而光源中蓝光成分较多,相对的光源色温就越高。下面就几种典型的光源成分加以介绍。一是色温值为5500K的正午阳光,它其中红、绿蓝三种色光分别占33%、34%、33%,非常接近,几乎相同,给人的感觉为白光;当色温值为3200K的卤钨灯下,红、绿、蓝三种色光的成分会逐渐发生变化,红光成分逐渐增多至45%,蓝光成分减少至21%,绿光几乎未发生变化,保持在34%。当色温值继续下降,降至2600K的白炽灯下,红光成分增至1/2,绿光成分依旧不变,蓝光则降低至16%了。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色温值的变化,实际上标志着红光和蓝光成分的改变,色温值越低,红光成分越高,蓝光成分越低。
色温和相关色温的关系:
如果一个光的颜色(即光色)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发射光的颜色相同,那么此时黑体的绝对温度值就叫做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在某一确定的均匀色度图中,如果一个光源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具有最接近的光色<色品)、此时黑体的这个绝对温度值就叫做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从上述概念中,可以看出当光源发射光的颜色和黑体不同时,色温的概念被扩大到更一般的“相关色温”的概念。在色温和相关色温的定义中,必须是对标准的色觉观察者而言。因为不同的色觉观察者。特别是具有色觉缺陷的观察者在评价时,将可能收到不同的结果。在相关色温的定义中、必须规定出一个最合适的,为大家所公认的均匀色度图。对同一光源,由依据的均匀色度图的不同,所求出的相关色温也不同。现规定用CIE1960UCS色度图。在上述定义中,都包括了人眼的色觉特性,因此,色温和相关色温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物理量。
光源色温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这里主要介绍,光源在摄影过程中,对物体颜色的影响及作用。
1.光源色温与物体明亮程度的关系
物体颜色的明亮程度会受到光源色温高低的影响。例如,被拍摄物体为红色时,如果遇到红色光源照射,就会更加突出红色的明亮。如果蓝色光源照射,则会使原本的红色显得暗淡。关于这一点,我们几乎都深有体会;还有阴天时,由于散射光中蓝光和青光的成分偏高,红光成分减少,就会造成在这种光的照射下,红色物体比较灰暗,而蓝色物体则比较明亮的现象。这恰恰是由于色温光源中光谱成分变化引起的被摄物体明亮程度的改变。
2.光源色温与画面彩色还原之间的关系
目前,大部分厂家生产的彩色摄像机在出厂时均已将色温设置在了3200K,能够对拍摄景物的色彩正常的还原。但这种理想化的设计却与自然界中繁杂多样的光源色温不相协调,这就需要摄像师在拍摄时对不同的光源色温进行校正,使进入分色棱镜的光源色温最大限度地接近3200K。这也恰恰是为摄像机设计4个档位的旋转式滤光片的原因所在。通常,在黄昏和黎明时分,或者在演播室内,使用1档位;在晴朗的室外使用2档位;在下雨或多云的室外则选用3档位;拍摄雪山、海滩等清晰鲜亮的室外场景选用4档位。尽管设计了4个档位,但光源色温并非能与摄像机设定的平衡色温完全吻合,为获得更加满意的拍摄效果,又改进设计,使摄像机具备了白平衡调整的功能,实现白色物体能够正确还原。
3.光源色温与白平衡的调整
通常,摄像师通过在镜头前加上不同颜色的滤光镜来实现冷暖画面的效果转换,加橙红色滤光镜可使画面暖色,蓝色滤光镜使画面冷色,这就需要根据拍摄需要灵活掌握。摄像人员要根据摄像机白平衡电路调整的原理,借助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的卡片来实现白平衡调整,·根据拍摄需要来增设某种艺术效果。在白平衡调整时也有一定的规律,用什么颜色的卡片调白,社区的电视信号就偏向此种颜色的补色,如:红-青互补、绿-橙互补、蓝-黄互补。